伍天慶盯著水底下游來游去的青蝦:「青蝦養得順利嗎?這麼清澈的塘水,青蝦在裡面主要吃什麼?」
卿孟祝順手拿竹竿格開蓮葉蓮蓬:「其實我底下也種了輪葉黑藻,青蝦能吃輪葉黑藻和蓮葉,淤泥里也有許多有機碎屑可以吃。我家的蝦長得還挺肥,目前來看應該沒問題。」
卿孟祝將能說的都說了,嵇青林和伍天慶看他邏輯很清晰,話說的特別清楚,連忙逮住他,圍繞著他這套套養模式問了個遍。
末了,伍天慶提出請求:「我們能看看底下的淤泥嗎?你這水實在太清澈了,感覺有點不可思議,我想看看淤泥的情況。」
卿孟祝:「可能我們家的淤泥吸附效果比較好,我在塘底留了二十厘米的淤泥,淤泥的深度應該是合格的。您二位稍等,我這個是深水塘,我下去取淤泥。」
卿孟祝手邊沒有桶,乾脆摘了兩片大荷葉,取了兩捧淤泥給他們看。
池塘底下的淤泥肥沃如膏,摸起來極為細膩,甚至有點流體的感覺,哪怕輕輕攪動,淤泥的細小顆粒泛起來,也很快就沉底。
嵇青林和伍天慶還真沒看過這樣的淤泥,一時大為讚嘆。
卿孟祝帶他們看完淤泥又去河邊洗手,而後過來摘蓮蓬給他們品嘗。
池塘里的蓮蓬有老有嫩,卿孟祝兩種都摘了。
嫩蓮蓬還沒成熟取出裡面的蓮子,蓮子有種正在灌漿的感覺,清甜軟嫩,一咬漿汁全都出來了,連裡面的蓮心都是嫩黃的,並不苦,反而有種別樣的清香。
老蓮蓬取出來的蓮子又脆又甜,不過有點硬,已經不太適合生吃,更適合用來做食材。
伍天慶吃完半個蓮子,對卿孟祝說道:「別的不說,光是這蓮子的味道就有推廣的價值了。」
卿孟祝笑:「只要是吃過我家蓮子的人就沒有不夸的,我家蓮子的味道確實好。」
嵇青林:「更難得的是,您看清楚您家蓮子的價值,第一時間就聯繫了我們。有您這樣新一代的農業人真是我們的幸運。」
卿孟祝被誇得臉有點紅:「應該的。我家有烘好的蓮子,可以留作種子,我把那些蓮子給你們?」
伍天慶:「我可以再要兩株底下長著的蓮嗎?」
卿孟祝爽快地答應了:「當然可以,等會我就下去挖。」
嵇青林忙道:「我也想要兩株。還有蓮子,您那邊有多少?我們分一分。」
卿孟祝:「我留作種子的蓮子大概三斤多,你們要的話等這批蓮蓬成熟了,還能再留一點。」
嵇青林:「我大概需要五斤,後續麻煩您再留一點種,您按市場價賣給我就好。」
卿孟祝想了想:「還是送吧,我家蓮子的市場價比較貴,大概要一千多一斤。」
嵇青林笑:「我們公對公,該怎麼樣就怎麼樣,我們也好做記錄。」
卿孟祝想到上次他給年辛斐送辣椒苗的時候,年辛斐也這麼說,於是答應了下來:「那可以留作種子的蓮子賣一千二一斤,蓮賣五百一株?」
嵇青林:「沒問題,您到時候給我們寫個收據就可以了。」
伍天慶:「我也一樣,您同樣按這個規格來。」
大家談好了價格,卿孟祝去菜地那邊拿蔬菜筐,打算給他們挖蓮讓他們帶回去。
挖的時候,卿孟祝隨口跟他們聊天,才知道他們把種子帶回去之後要先種到育種缸里,打上標號,再根據植株的表現慢慢選育。
當代的育種和卿孟祝想像中的也不太一樣,現在的基因技術已經很發達了,育種人想要什麼性狀,直接截取種子的基因,進行基因聚合,再培育出新品種。
正是因為這種培育方式,現在大家對種質資源很重視,會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範圍內搜集種質資源進行純化,而後利用這些種質資源,選取優良基因進行聚合。
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,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,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将在第一时间删除!
Copyright 2024 笔趣马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