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重生離婚後我帶娃芶著致富了 书架
设置 书页
A-24A+
默认
第451頁
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

站在船頭,村長有一種指點江山的氣勢,他高興的對陳紅說:「這一片圍網是用來養牙鮃的。看,那一片是用來養生蚝的。

今年咱們先養這兩種試試,如果成功了,明年再想辦法建兩個保溫大棚,養些海參和海馬。

陳紅,那幾位研究員說,他們公司的海馬還是你送給他們的母本呢!

去年他們公司已經繁育成功了一批種苗,今年如果長勢好的話,會把優質種苗提供給我們。

我聽他們說,養海馬經濟效益可高了,比養石斑魚都強。你說咱們這樣規划行不?」

陳紅高興的點頭:「養什麼你們直接諮詢專家們就行,不用和我商量。

叔,我除了打漁,別的啥也不懂。要說養殖經驗,更是一點兒沒有。

我早說過了,養殖場我只投錢不管事,你問我還不如問問村裡的老大爺呢。

他們都是和大海打了一輩子交道的老漁民了,對各種魚類海貨都比較了解。」

村長搖頭嘟囔了一句:「我總覺得啥事和你念叨念叨心裡有底呢!」

晚上幾家人在旅館餐廳聚餐,正在熱熱鬧鬧喝酒聊天的時候,村長又跟大家說起政府的新政策。

「現在政策出台了新政策,漁民購買二十四米以上的大型漁船會有補貼。

陳紅,你說咱們幾家該不該再合夥買艘大船?

村里幹過遠洋捕撈的人不少,要是咱村裡有大船,他們也不用去市裡的捕撈公司的船上幹活了。

前幾天,我聽村里人反應,現在的捕撈公司不做人。

跟船的村民在船上吃的差,乾的多,工資還被想方設法的剋扣。

現在遠洋捕撈船上的風氣也不好,拉幫結派排擠老實人,有時候在船上還會挨打。

咱村裡的盧老五被人打斷胳膊送回來了,聽說報警沒證據,說是作業不規範,自己在船上磕傷的。

幹了三個多月,不但工資沒給,還差點被扔進海里餵魚。

要不是船上有咱村里另外四個人護著,這人現在早成了失蹤人口了。」

陳紅:果然,遠洋捕撈真能要命!

「叔,二十多米的船可出不了遠洋,太平洋的浪太大了,趕上大風天氣,一個浪頭也抗不住。

也就在東海、黃海、渤海捕魚能行,政策好,想買船,村里號召一下,看看以村裡的名義集資行不?」

小峰也提了個建議:「大爺,二十四米以上的漁船,新船的話一艘船最少也得八九十萬。

配備好的話一百萬打不住,咱們村里能湊出來嗎?

再說了,一艘大船出海可不行,最少也得買兩艘。

在海上如果遇上意外情況,兩艘船在一起也有個照應,一艘船還是太危險。」

玉生哥忍不住驚呼:「那不得花兩百來萬呀?這可不是個小數,村里大多數家庭可能捨不得拿出來。

咱村一共三百一十八戶,平均每戶得出六千多。這數說多不多,說少也不少。

如果能有一半家庭想合夥集資買船,那每家得湊一萬三四。

去年咱們村收入都不錯,光網店賣乾貨的錢拿出來也足夠了。這個數到是大部分家庭都能拿出來,就是看他們願意不願意了。

叔,咱們還是讓村委出面開個全體大會吧!要是大家都同意,村里還得註冊個捕撈公司。」

陳紅舉手表示,村里集資買船,她家就不參與了。

村長有些不解:「集體的事,你不是一直都很積極的嗎?

我還尋思著,萬一村里人湊不夠錢,由你家多出點呢!」

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
首页 书架 足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