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快穿之食味 书架
设置 书页
A-24A+
默认
第177頁
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

進入臘月,王浩然給安然和王家人介紹了三位師傅,「董德明董師傅,做干鮑的老師傅了。陳道坤陳師傅,做干制海參的行家。黃炳仁黃師傅,有著幾十年的制魚膠經驗,同樣也是一位行家裡手。他們三位以後就是咱們酒樓的名譽顧問,不但負責把關咱們進來的東西,還負責傳授技能。」

眾人鼓掌表示歡迎,三位師傅客氣幾句投入工作中。拿著高薪就要干高薪的事,他們將安然帶來的干鮑海參魚膠看後給了點評,干鮑的品質不錯,典型的大連皺紋盤鮑,品質優秀,干制的也不錯。「採用的是日本人的手法,這種手法曬出來的干鮑出溏心機率高。以前我們不注重干鮑的溏心,這種做法源自日本人,在香港很流行,相信是以後的主流,值得我們學習借鑑——」

陳師傅對淡干海參的評價高於鹽干,「鹽干屬於傳統干制方法,這種干海參*的泡發效果和口感都不如淡干。」安然也知道淡乾的好,當時收的時候她就想過,考慮到品質和價錢問題才收了鹽乾的。如果不比較鹽乾的海參成菜效果一樣的好。

對於魚膠黃師傅很是不滿意,雖然石首魚類做出來的魚膠不算魚膠里最好的品種,卻是算上乘,怎能如此糟蹋東西?老爺子鬍子一翹「簡直就是糟蹋東西!這是誰做的?怎麼能這樣潦草?」安然一縮脖,她是趕鴨子上架好不好!安然老實地承認是自己「那邊魚鰾都是自己吃了的。因收購的不多很少被做成魚膠,我是臨時抱佛腳——」

一個沒經驗的人能做出這樣的魚膠黃師傅心裡平復下來,再聽到價格眼睛就是一瞪「再去帶上我老黃,這些石首魚的魚膠做好了都是上品。取魚膠太不小心了,看看這道口子!看看這個形!」老爺子忍不住又嘆息起來,安然要的是品質,老爺子要的是完美。

黃老爺子拿了一條剛來的午魚做實驗,教眾人怎麼取魚鰾,魚膠的製作首先要從一個完整的魚鰾開始。取出來的魚鰾放進清水洗淨血水和髒污魚油等物,清除魚鰾上的薄膜附帶的魚油等物全程都要在水裡進行,而且要徒手用手指一點點扣,這是一個漫長細心的過程,清除乾淨的魚鰾要晾曬在專用的竹製魚膠笠上,或魚膠凳上。

那些魚鰾乾淨整齊地沐浴在陽光下,魚鰾慢慢發生著變化。整個過程要不時翻轉整理定型著,用魚膠布吸去上面滲出的油脂,直到干製成成品。魚膠的顏色會由淺漸深,保存的時間越久,顏色越深。魚膠干制的過程也是營養沉積的過程,時間會讓魚膠產生一種對人體十分有益的物質,而這種物質鮮品卻是沒有的。這也是很多人喜歡存陳年魚膠的原因。

第199章 三位老師傅可謂盡心盡力地傳授著他們的本領,從辨識到成品製作,最後保……

三位老師傅可謂盡心盡力地傳授著他們的本領,從辨識到成品製作,最後保存。會做的都會吃,他們時而會提起曾經的過往,還有那些幾乎沒人在做的山珍海味。

「董師傅說的是『崑崙鮑脯』吧!那是一道滿漢全席里的菜,我看師傅做過,但沒嘗過,也沒做過。」林成榮也喜歡跟他們聊天。

「對,是這個名字,太久沒人做了,再過多少年怕是連名字都沒人記得了。」董師傅感慨萬千。

「表弟,這道菜有信心做出來嗎?」王永貴問林成榮,在做菜上林成榮比他更有天分。王家想打造高檔酒樓必須有自己的特色,燒鵝只是是其一,菜品上以極品的干鮑、海參、魚翅、花膠(這裡將魚膠叫花膠)作為主打,招攬著從香港過來的港商和從四面八方紛至而來的客人。

王永貴早已了解到這些人的愛好,尤其港商,他們鍾愛鮑參翅肚,儘管那些菜要價極高,但對他們來說依舊便宜的要死,在香港想吃這樣品質的菜餚付出的代價遠遠高於這裡。所以他不遺餘力地想弄出一些好的菜品,創新的同時也要將傳統菜挖掘出來,一聽有好的菜馬上來了興趣。

「只能試試,時間太久,我也忘得差不多了。」林成榮很想將這道菜復原出來。他學廚的時間不短,但真正上灶的時間不長,每個師傅都會留幾道看家菜,如果他不那麼早回去就好了。

「好,需要什麼儘管提!沒有的咱們想辦法去弄!」

林成榮認真回想後道「材料主要是極品鮑和龍躉的皮,這裡說的崑崙便是龍躉魚,做菜用的是龍躉干制魚皮。干之後的龍躉皮少了腥味,多了膠質感,做出來的菜有韌勁彈牙,比鮮魚皮效果好。」

「好!我讓人去準備!」王永貴對這道菜充滿了希望。<="<hr>

哦豁,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,記得收藏網址 www.loushuwu.cc.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~拜託啦 (>.<)

<span>:||

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
首页 书架 足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