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快穿之食味 书架
设置 书页
A-24A+
默认
第440頁
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

假洋鬼子?安然不放心,去見了見那個假洋鬼子,原來是留洋回來的國人,他開了一家洋貨棧,有次無意間看到安恆身手很快,人也很機靈,等發現他還識字後就讓他幫著送送信跑跑腿。

「還請張先生多多關照我弟弟了,你在哪國留的學?」安然不放心,親自過來見了見安恆的東家。

「英國」

「讓他學點英語也不錯,我家正在建飯莊,等開業後我請張先生。」

「聽安恆說過,到時候我一定去。」張先生對姐弟的印象都不錯。

沒看出什麼,安然讓安恆多加小心,不想去了就不去,等房子建好了可以在家做事。

「放心姐,我就是想學洋話,我都在注意他們說話,只是聽不懂。」

姐會卻沒辦法教你,安然好無奈,自己真要找機會給自己的外語過過明路了。

麵包店的俄國姑娘是不錯的選擇,中東鐵路通車後很多沙俄的人過來哈爾濱生活,更多是會做些生意,麵包房就有幾個,還有賣俄國雜貨的,各種肉食的店鋪。

安然通過買麵包開始與姑娘搭訕,姑娘難得遇到會說俄語的華人,這家麵包店是她與母親哥哥一起開的,後來安然才知道他們家是為了躲避父親欠下的債務才來了哈爾濱。

莉莉婭成了安然的朋友,他們家生活的並不好,安然特請她教安恆和她俄語,也解釋了家人不知道她會俄語,她也不想讓家人知道。

莉莉婭似乎明白了,與母親說了一下一口答應了這個家教。安然會帶著女兒每天過來學一陣,不定時。安恆也會抽空過來,就學口語,這樣速度會很快。

等回家安然和安恆相互結合,再順便教教楊林和安大成,他們都明白,在這兒最好會說洋話,不然會很撤手。

安然要時不時誇誇安恆,因為他在學兩種洋話,厲害了我弟弟!

少年在鼓勵中更加努力,安大成又時不時抓兒子練練廚藝,張口就想當年你老子我就是你這麼大學的廚子。

楊林則叮囑他別把認識的字忘了,安恆上過兩年私塾,會三字經、百家姓,千字文,學完了這些他就不想去了,世道也亂起來,安大成沒堅持,覺得認識這麼多字已經夠用了。

安然最喜歡的還是去江邊碼頭,那裡是貨物集散地,國貨洋貨都有,魚貨山貨每天都能買到新鮮的,還有野山菜,各種家裡種的青菜,東西好價格便宜。趕上賣家等著出貨時那就是撿漏最好的時候。

安然開始熟悉這裡的魚,這裡的野味,這裡的菜,每個地區都有它的特點,有的山野菜安然並不認識,還要請教當地人才知道吃法。魚類一樣,嘗過才知道用什麼手法烹飪最佳。當地人幾乎是採用一種方法吃魚,那就是燉,鐵鍋燉。

野味一樣,別管山雞野兔、狍子梅花鹿,不是紅燒就是燉,或許這樣吃才夠味。所以安然在家也是燉,院子裡支起鐵鍋就開燉。不管是肉類還是魚類,鐵鍋里除了肉放的最多的就是粉條、土豆、豆腐。簡單一大鍋,足夠一大家子吃。

簡單粗暴又實惠,正因這樣的飲食才造就了東北人豪放的性格。不知不覺中安然已經習慣且喜歡上了這種吃法。蔣師傅也是不拘一格的豪爽人,趕上飯點便在安家吃,安家的大鍋燉就是夠鮮夠香。當然他還是最喜歡吃安家的大蒸餃子,尤其羊肉大蔥的,如果讓他放開干一屜都能幹進去。

安家在哈爾濱的夏季緊張忙碌地過著,前面的門店越來越有樣子了,安然的心輕鬆了很多。他們建的是二層的建築,二層只設了幾個雅間備用,他們主打還是一樓的堂食。

安然看了一下楊林和安大成設計的餐單,高檔次的食材有熊掌、鹿肉、天鵝、遼參、大連鮑、人參等。守著松花江,魚類是最是豐富,據說常見的就有六十多種,人們給了一個順口溜,「三花五羅十八子」這些都是指的是松花江里的魚,既有名貴的鰲花魚、鮭魚,又有常見的鯉魚、胖頭魚、鯽魚。

加上山珍野味,真是隨便寫寫就是一本菜單。東北寒冷,依舊以重油重口為主,而且講究實惠。扣遼參、蔥燒海參,人參飛龍湯、飛龍松蘑湯、汆雪蛤、梅花鹿筋、燒鹿肉、燒鹿尾、紅燒天鵝、燉大雁、鮑魚扒海參、五香熏大馬哈魚、糖醋鯉魚、拔絲地瓜、鍋塌豆腐、燒肘子、紅燒獅子頭、干炸丸子、油爆雙脆、豆腐魚鍋、宮保雞丁、熘魚段、溜肉段、山雞蘑菇鍋、清蒸——

菜的種類很多,也分了季節和種類,光是魚類的菜就有兩頁紙,肉類更多。高檔的備註了預定,因為不一定有貨,就如熊掌、梅花鹿等,還有的不是季節也沒貨。安然提議按四季推菜,不然給顧客一大本菜單,卻告訴顧客有的沒有,有的沒到季節,你覺得顧客什麼想法?

還有貴重的食材可以在大堂先公示出來,今兒有什麼——

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
首页 书架 足迹